茍壩會議會址,位于楓香鎮茍壩村馬鬃嶺山腳.
茍壩是一塊高山環繞的田壩,東有海拔1357m的石牛山,西有海拔1330m的崖頭山和銀屏山,北有海拔1425m的馬鬃嶺。壩子南北長約3公里,東西寬1公里,其壩子間有起伏狀像睡葫蘆小田壩,由馬鬃嶺腳滲出的二道地下水,匯成一道溪流自北向南流,稱為白臘坎河。村口有一水口寺,其意在“鎖水而潤田疇”。
1935年1月,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、第三、第五、第九軍團和中央(軍委)縱隊突圍轉移到遵義創建川黔邊新蘇維埃區域根據地。在遵義地區活動長達三個月,建立起中國共產黨遵義縣委員會、遵義縣革命委員會(蘇維埃政權)、赤色工會、農會和工農武裝游擊隊。中共中央在遵義縣境內,幾乎天天都在召開會議,決定中央紅軍行動方針。尤以政治局遵義擴大會議、泗渡會議、扎西(云南威信縣境)會議、茍壩會議等系列會議確立、鞏固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,使中國革命實現生死攸關的轉折。
遵義會議,毛澤東進入黨中 央 領 導核心,政治局常委分工毛澤東幫助周恩來指揮軍事。用鄧 小 平的話講:“盡管名義上毛澤東沒有當總書記或軍委主席,實際上他對軍隊的指揮以及重大問題上的決策,都為別的領導人所承認。朱德同志、周恩來同志、張聞天同志、王稼祥同志,他們這些同志確實照顧大局,確實有黨性原則,只要毛澤東同志的意見是對的,都一致支持,堅決執行”(《百年小平》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1月第 1版第78~79頁)。1935年3月10日,毛澤東、朱德正集中精力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決定,指揮中央紅軍乘遵義戰役的勝利同駐仁懷壇廠的國 民 黨追剿軍周渾元縱隊作戰。3月10日1時,紅一軍團林彪、聶榮臻一個“萬急”電報建議中央紅軍改駐打鼓新場(時屬黔西縣,今金沙縣城)的國 民 黨追剿軍王家烈縱隊(黔軍)。紅軍總司令、前敵司令部(3月4日根據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提議成立的)司令員朱德認為:打鼓新場是黔北首鎮,又是通往畢節的要塞,黔軍比國 民 黨中央軍好打,打開打鼓新場有利于中央紅軍拓展川滇黔邊根據地(中共中央政治局扎西會議決定創建川滇黔邊根據地)基礎。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(時稱前敵總指揮)毛澤東在云南威信縣境就構思好把滇軍調到貴州腹地來,繞個大圈子把中央紅軍帶出蔣介石大包圍圈套小包圍圈的絕境,北渡長江(金沙江)去川西北會合紅四方面軍,創建新根據地的戰略計劃;同時軍委二局戴鏡元截獲敵方向遵義調動部隊的電令,國 民 黨中央軍、川軍、滇軍正從四面八方向遵義、鴨溪、楓香、打鼓新場壓來;同朱德產生分歧。
猴場會議后,中共中央政治局收回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決定權和指揮權,中央紅軍的每一個軍事行動都須經中央政治局召集有20多人參加的中央會議討論決定。張聞天接替博古職務后,幾乎天天都要召集20多人參加的中央會議,討論決定中央紅軍的行動方針。3月10日,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在遵義縣第十二下區平安鄉茍壩新房子(今遵義縣楓香鎮茍壩村四合村民組)召集駐茍壩的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候補委員,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和部分中革軍委局以上首長開會,專題討論進不進攻打鼓新場問題。會議從早上開到夜間,毛澤東堅決反對進攻打鼓新場,其余參會首長都贊成林彪、聶榮臻 “萬急”電報建議。毛澤東來了脾氣,對主持會議的張聞天說道:“你們硬要打,我就不當這個前敵司令部政委了!”(《大長征》·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第 1版195頁)。在座的首長毫不客氣地頂撞毛澤東:“少數應該服從多數,不干就不干”(《從轉折走向輝煌——茍壩會議研究文集》·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 1版81頁)。毛澤東離開會議,張聞天搞了個舉手表決(電視劇《長征》中有這個場境),結果把毛澤東的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職務表決掉了。深夜,毛澤東獨自一人打著馬燈,去到周恩來住處,要周恩來晚一點下發進攻打鼓新場的作戰命令,說服周恩來后,又同周恩來一起去說服朱德。11日一早,周恩來提議繼續召開20多人的中央會議,討論決定撤銷進攻打鼓新場計劃。經過爭論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朱德終于說服參會的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候補委員和中革軍委委員。毛澤東堅決反對進攻打鼓新場,使中共中央、中央紅軍再一次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?!叭绻麤]有毛澤東當夜此行,歷史的結局會改寫成另外的樣子”(石仲泉·《從轉折走向輝煌——茍壩會議研究文集》·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 1版第4頁)。會后,毛澤東向周恩來提出:成立中央新三人團,代表政治局全權指揮軍事。周恩來將毛澤東的提議轉達給張聞天。3月12日,張聞天召集政治局擴大會議,提議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三人團。毛澤東1943年在一次中央會議上說:“在打鼓新場,洛甫每天要開二十余人的中央會議。洛甫提議要我為前敵總指揮……以后組成三人團(毛、周、王)領導”(《從轉折走向輝煌——茍壩會議研究文集》·中央黨校出版社·2007年9月第 1版第 1頁)。1959年初努力糾正已發現的“大躍進”的一些“左”的錯誤的時候,毛澤東在講到真理有時在少數人手里時說:“大多數人也可以搞錯的,而一兩個人可能是正確的。列寧那個時候有這種情況。我也有許多經驗。比如,茍壩會議,我先有三票,后頭只有一票,就是我自己。我反對打打鼓新場;要到四川繞一圈,全場都反對我。那個時候我不動搖,我說要么聽我的,我要求你們聽我的,接受我的這個建議。如果你們不聽,我服從,沒有辦法。散會之后,我同周恩來講,我說,不行,危險,他就動搖了,睡了一個晚上,第二天又開會,聽了我的了”(石仲泉·《從轉折走向輝煌——茍壩會議研究文集》·中央黨校出版社·2007年9月第 1版第2頁)。
茍壩會議成立周恩來、毛澤東、王稼祥三人團,完成了遵義會議改變黨中央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的任務。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。(遵義紅色教育培訓)